品茶 看廈門的茶俗文化
許多廈門人晨起第一樁事就是烹水泡茶,早茶不喝,整天都提不起勁。即使不大喝茶的人,家中也必備茶具。古語"寒夜客來茶當酒",廈門是客一進門即泡茶。甚至許多工廠、機關,也無不備有茶具茶葉,招待來訪客人,而且要立刻煮水,重換茶葉。這一 習俗有時難免令人有太浪費時間的感慨,但也表現了廈門人的好客熱情。
廈門人喜歡喝烏龍茶。他們認為花茶的香,非茶葉內在之香,而是外部的摻和,它反而掩蓋了茶葉的本味。因此福州的茉莉花茶雖然名氣很大,而且近在咫尺,價格一般也低于烏龍茶,卻始終難以打入閩南的市場。閩西客家人的山茶,廈門人則嫌其"冷",易傷胃,而且由于山茶在制作上未過二遍火,茶色較淡,清湯寡水,招待客人時不好看,因此也不流行。在廈門最負盛名的是安溪茶,過去的茶行,多標榜為正家安溪茶行。安溪茶中又以鐵觀音為上品,其次為黃旦,有的叫"本山"。鐵觀音如青橄欖,初入口略有苦澀,人喉后漸漸回甘,韻味無窮。若喝黃旦,一舉杯即有淡淡的幽香,人口香醇,只是回味略差一些。廈門人為人處世,崇尚講究永遠久長,選鐵觀音為上品,而不選黃旦,更輕視花茶,可見一斑。鐵觀音中自然也有許多等級,極品為紅邊鐵觀音。至于一枝春、留香等都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大眾茶了。
廈門人把飲茶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非常講究,所費的時間功夫,多于喝茶。首先是茶具,一般喜用紅色的宜興陶壺,只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這樣的茶具泡出來的茶叫"小掌茶",以別于大壺茶。除了茶壺、茶杯,還得有擱茶杯的茶盤和一個碗狀的放置茶壺的茶洗。菜洗的功能是非常特殊的。以廈門茶俗,茶杯、茶壺是不能拿到洗碗池去沖排的。更不能用手或抹布去往洗杯上的茶漲因為那些條清被認為是最珍貴的東西,茶客是否夠得上"茶仙"的稱譽,不但要看你品茶功夫的高低、泡茶的手藝,還要看你是否擁有一副茶清斑斑的茶具。
除了茶具之外,真正的茶仙必備有小爐和小水壺。過去用木炭爐、油爐,現在大多用電爐。水壺也都是特制的,大約只裝得一碗水,以便很快燒開。
水開之后,第一道程序就是燙壺、燙杯。先將茶壺和茶杯都放在茶洗中,開水傾入壺中和茶杯上,再將壺中水也一起傾于茶洗中,然后用手輕撥茶杯。讓它們在開水中浸洗,再一個個拿出,一個緊挨著一個,在茶盤上擺成一個圈。隨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將茶壺置茶洗中,放上茶葉。茶葉往往要放滿壺,沖出來才夠味。
這樣,準備工作算是全部完成了,俟水一開,立刻就沖入茶壺中。這時會浮起一些泡沫,水要繼續沖下,讓壺中的水溢出壺外、把那些泡沫帶出。有時要用壺蓋輕輕撥動,把泡沫撥出。蓋上壺蓋后,再從壺蓋上淋下開水,一來把壺外那些泡沫沖下茶洗,二來使茶壺內外溫差不致大大,以免走了熱氣。沖下的水積在茶洗內,緊緊圍擁著茶壺,也使壺中熱氣不易走散。這是菜洗的又一功能。
這時泡菜的高手立即將壺提起,把這第一遍的茶全部倒入菜洗中、廈門有句俗語:"頭遍腳漬,二遍茶葉。"原來,過去制茶有道工序叫"走腳球",將過了頭遍火的茶葉裝在布袋中,扎好袋口,然后人打了赤足,就在上面踩,要將布袋踩得如球一般滴溜轉。過了這道工序,茶葉才會卷曲起來,如蛇干一般,有良好的外形。現在這道工序已由包揉機代替,但"頭遍腳漬,二遍茶葉"的俗語卻仍掛在許多人口中。頭遍水洗茶,仍然是茶仙的標準程序。
- 相關信息
- ·品茶 看廈門的茶俗文化 2010-5-15 15:48:09
- ·泉州美食肉粽子 美味可口 2010-5-15 15:47:54
- ·福建七夕風俗 2010-5-14 15:48:12
- ·福建派吃演出的風俗 2010-5-14 15:48:12
- ·福建民俗高甲戲 2010-5-14 15: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