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樓外觀構造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約二十米,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花石欄桿。浮玉橋為九孔,稱“九眼照沙洲”。解放后臨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現能見七孔。樓基和橋雖經多次洪水沖擊,歷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樓前原豎有鐵柱二根:一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爾泰鎮壓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鑄鐵柱標榜功績;二為嘉慶二年(1797年),勒保鎮壓興義布依族王囊仙起義,收聚兵器又鑄鐵柱立于樓下。解放初,政府維修甲秀樓,拆除鐵柱,移存省博物院。十年動亂中,樓危亭毀。 1981年,按原式樣重修,樓基部分,采用現代建筑材料和技術。重建涵碧亭,重修過程中,發現樓閣底層石墻中嵌有詩碑,重修后有八塊詩碑復嵌于底層樓壁。樓額“甲秀樓”三字,系宣統年間謝石琴所書。十年動亂中散失,后尋回刻有“秀”、“樓”二字的兩塊,另據過去照片,配寫“甲”字,按原式樣懸掛樓頂層外面。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這種構造在中國古建筑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在這一特色上大做文章,來提高此樓的知名度和可鑒賞性,以吸引廣大的旅游愛好者和建筑專家來觀光、考察。樓高約20米,飛甍翹角,12根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塑花石欄桿,翹然挺立,煙窗水嶼,如在畫中。登樓遠眺,四周景致,歷歷在目。浮玉橋如白龍臥波,全長90余米,穿過樓下,貫通兩岸。橋上有涵碧亭,橋下有涵碧潭、水月臺,橋南有翠微閣,遙相呼應。 甲秀樓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橋;第二部分甲秀樓主體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園。浮玉橋頭立有“城南遺跡”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設有“城南遺跡”四個大字,橋上建有“涵碧亭”。主體建筑甲秀樓飛甍翹角、石柱托檐、雕欄環護。翠微園是一組由拱南閣,翠微閣,龍門書院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 同時新建的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陳列院,收集收藏了貴州省苗族、侗族、彝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傳統服飾、手工刺繡品、民間蠟染數百余件,令人嘆為觀止。該館所陳列展示的民族傳統服飾和民族工藝品,是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體現,也是貴州各少數民族的驕傲。......<詳細>
甲秀樓介紹
甲秀樓在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多甲秀樓次重修,并恢復原名。現存建筑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 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現已拆除。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甲秀樓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明萬歷年間(1573— 1620)巡撫江東之于此筑堤聯結南岸,并建一樓以培風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啟元年(1621年)焚毀,總督朱燮元重建,更名來鳳閣。復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田雯重建,仍用舊名。有浮玉橋銜接兩岸。從古到今該樓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茸。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上的標志。甲秀樓在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 清代多次重修,并恢復原名。現存建筑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 “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現已拆除。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詳細>
甲秀樓旅游相關線路
- 43次
- ·<云臺山四日游>云臺山空調臥去臥回4日游¥760元
- <特色>云臺山四日游,云臺山空調臥去臥回4日游,云臺天瀑為季節性瀑布,游覽紅石峽,潭瀑峽;游覽落差314米和云臺天瀑泉瀑峽
- ·<云臺山三日游><云臺山三日游>云臺山臥去動回3日游 ¥840元
- ·<暢游云臺山>云臺山、龍門石窟、少林寺四日游 ¥1200元
- ·<云臺山品質旅游>云臺山周末專列深度品質游 峽谷極品 ¥76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