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開元寺概況
泉州開元寺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創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后屢毀屢建,現存宋建雙石塔和明建大殿。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塔 在開元寺大殿前東西兩側,都是五層樓閣型八角石塔。雙塔是可以登臨的同類型石塔中做工最精細的,其建筑細部較忠實地反映南宋時福建地區的木構建筑的風格(見彩圖)。
泉州開元寺寺廟前方建雙塔盛于唐代。開元寺東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間(860~873),為9層木塔。宋天禧年間(1017~1021)改為13層;紹興年間(1131~1162) 又易為7級磚砌。嘉熙二年(1238)改建石塔,淳祐十年(1250)建成,稱鎮國塔。
開元寺西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年間(915~920),為7層木塔,稱無量壽塔。宋政和年間(1111~1117)改稱仁壽塔。紹興年間毀于火,改建為磚塔。紹定元年(1228)改建石塔,至嘉熙元年(1237) 竣工,建成時間較東塔早13年。
西塔高44米,全部石砌,每層由塔壁、回廊和塔心柱組成。塔下有八邊形須彌臺座,其圭腳和束腰較高,角柱作力士狀,束腰以間柱劃分,刻蓮瓣及佛教故事。臺座上環以石勾闌,勾闌盡端無抱鼓石,踏跺四出。底層塔徑約14米,每面一間,四角置圓形倚柱,下用覆盆柱礎,柱間上有闌額,下有地栿。四正面在闌額、地栿間立槏柱,中辟券門,四斜面設佛龕,門和龕兩側雕刻天王、護法神、普賢、文殊等像。
一、二層闌額下另置雀替。斗栱五鋪作,雙抄偷心造,第二跳華栱直接承橑檐枋,無令栱。耍頭雕作福建特有的曲線昂嘴狀。櫨斗及交互斗下雕出皿板。由于使用石材,塔檐伸出很短,但屋角起翹甚高,檐口仍呈曲線,垂脊端置力士一尊。從二層起,各層均設平坐勾闌。各層之門、龕上下交錯,除可補強垂直面的結構外,在立面上也產生了變化。塔內回廊架設石雕的角乳栿,劄牽、蜀柱,反映出當時木塔的內部構架情況。塔內不設扶梯或蹬道,僅在靠塔心柱的一側留出方孔,便于架梯。塔頂坡度較一般宋塔平緩,正面于塔剎座下留有一檢修孔。塔剎由剎座、覆缽、寶珠、仰蓮、相輪、花盤、寶瓶等組成,再以鐵鏈懸于屋角。